堅持三十載創新 累計創效超億元 ——記河南平禹一礦開拓一隊隊長程軍 | |||
煤炭資訊網 | 2022/11/30 20:47:39 人物展示 | ||
“再艱巨的任務,只要交給程軍,就沒有完不成的!”談到程軍,河南平禹一礦負責同志不由得豎起了大拇指。 程軍是河南平禹一礦開拓一隊隊長,共產黨員,在他的帶領下,平禹一礦開拓一隊勇猛頑強、屢戰屢勝,上半月在坡度為41度的采面上施工,超額完成了生產任務,目前,該切眼依舊保持著正規循環。 ![]() 因出色表現,程軍在2013年被集團評為“安全先進工作者”,2014年被煤炭工業管理局評為“安全先進個人”,2018年和2019年連續2年被集團評為“優秀區隊長”,2020年被集團評為“勞動模范”。 程軍一直善于動腦、鉆研問題,三十年來堅持創新不斷,為該礦安全生產想出的一個個金點子,變成了一顆顆金豆子,他的創新成果累計為該礦創造經濟效益超億元,開拓一隊在他的帶領下也不斷創新進取,2018年至今,程軍帶領的這支善打硬仗的隊伍獲得獎金近600萬元。 熟悉程軍的人都知道他是個“拼命三郎”,工作起來可以什么都不管不顧。在煤礦上,特別是在禹州礦區,地質條件復雜,切眼坡度大,斷面大,支護困難,還是“三軟”煤層,所以,做切眼最難干一項工作,也是塊難啃的“硬骨頭”,該礦一直以來,都會把這項重難險急的工作交給程軍干。近3年來,他就干了6個切眼,并且都能達到一次成巷,每個切眼為礦井節約300余萬元。 2018年5月,開拓一隊在二1—13110綜放工作面時切眼施工時,因頂板破碎、底板松軟且遇水膨脹,支護難度變大了很多。為確保施工質量和施工速度,程軍把辦公室搬到了井下,很多天連續吃住在井下。程軍通過理論和現場實際相結合的方式,最終研究探索出了“三軟”煤層錨桿錨索加注漿錨索長短聯合支護加托棚新工藝。該項目有效解決了頂板破碎、底板松軟的支護難題,保證了正常采掘接替。 2019年10月,由于常年超負荷工作,程軍積勞成疾。剛開始他感覺胸口疼痛、氣短,當時正值工作關鍵時期,程軍沒把自己的病當回事,到藥店買了鎮痛藥,程軍到北京做了心臟搭橋手術。手術后,他的身體異常虛弱,卻仍不忘工作上的事,不時打電話詢問井下生產情況。當他了解到施工采面遇到了頂板松軟、底鼓等問題時,用了2周時間在病床上研究出了“U型鋼+工字鋼+錨桿錨索”支護方案,并試行成功,夜晚來查房的護士都為他的敬業精神感動。 “程隊長是我們隊職工的精神領袖,有他在就沒有我們干不好的活。”班組長陳久偉由衷地稱贊說。 今年3月,在二二3——13170切眼施工過程中,面對頂板破碎,壓力大、淋水等困難,程軍積極借鑒兄弟礦井先進的支護理念,結合施工現場實際,研究探索出二3煤“三軟”煤層錨桿錨索加注漿錨索長短聯合支護加托棚一次支護成功。之后,程軍所在的采面又首次采用U型鋼+工字鋼+單體柱托棚支護,在“三軟”煤層沿底托頂條件下,該隊在采用新技術后,大幅度刷新了該礦月進尺180米的最高記錄,月進尺節節攀升,在二1—13110機巷創出了月進尺320米和月進尺350米的奇跡,并提前兩個月完成施工任務,為礦井生產贏得了兩個月的寶貴時間。 一個金點子,省出來的不只有時間,還有金錢。今年9月,程軍所在的開拓一隊在二1—15030距切眼還有30米的地方遇到了一個難題,現場發現二1煤傾角達到50度,如果一直沿著原二1煤原施工方案路線走,這個切眼就會報廢。程軍絞盡腦汁,想到了一個萬全之策,往上起,抬高機巷,調整切眼坡度,直至到二3煤,他用特殊加工的兩個4米的U型鋼加錨網索,壁幫強加護,做到一次成巷。他把這個大膽的設想匯報給礦領導,領導經研究,最終采取了程軍的建議,僅此一個“金點子”就為該礦省下300萬元。 “工作30年,我每天都在思考如何運用巧勁減少職工的勞動強度?超強體力勞動對工友身體的傷害?如何讓礦井的效益好起來,工人的錢袋子鼓起來?實踐證明,我的思考的方向是正確的,我將繼續為之努力下去,下一步,我將繼續用我的“金點子”為礦井增效益。”程軍滿懷信心地說。
|